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四川党校报 > 2021年 第12期 > 第4版 热点关注
八月增速大降,究竟是谁在拖累消费?
发布时间:2021年10月17日 部门/单位: 文: 图: 签发人:

一、疫情扰动消费复苏进程

    自7月20日南京报告首例禄口机场新冠肺炎疫情感染者以来,全国多地都出现新增确诊病例,累计报告病例超过千人。在“清零”的客观要求下,全国多地加强疫情防控力度,致使人们的出行与跨区域流动受到限制,这从国内主要城市地铁日均客运量上就能得到佐证:Wind数据表明,上海、广州、成都、南京、武汉、西安、苏州、重庆等城市8月份的地铁日均客运量均要少于7月份。对于消费市场来说,这显然算不得好消息。

    直接的表现便是社零增速的持续回落。从数据上看,近期新增本土病例人数与社零增速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,8月份新增本土病例共计985人,而社零两年平均增速只有1.5%,可见消费市场的确是受到了疫情的拖累。

    进一步分析,伴随着8月各地“限制流动”和“限制聚集”的措施不断升级,对于暑期服务类消费来说无疑影响更大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8月服务业PMI指数大幅回落7.3个百分点至45.2%,为年内首次降至临界点以下,业务活动明显减少,本该是旺季的消费却不旺;同时,线下社交属性较强的细分行业也都遭受重创,典型如服装鞋帽和餐饮,8月收入均由正转负,两年复合增速分别只有-0.9%和-5.8%,而前值分别为2.5%和1.7%,较大的回落幅度致使消费整体的运行进度被扰动。

    二、汽车消费供需皆受阻

    从需求端看,我国今年汽车销量大体上表现为“高开低走”。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表明,从去年5月到今年4月,我国乘用车当月销量均表现为同比正增长;然而今年5月以来,乘用车当月销量增速开始由正转负,8月份更是同比下滑了11.5%。充分反映出近期汽车消费需求的低迷之势。

   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,最为核心的因素在于,汽车消费属于可选消费的范畴,它最终取决于人们的实际收入情况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,而居民收入又与宏观经济景气度高度相关。通常来说,当宏观经济形势较好时,居民实际收入和预期都会改善,对于汽车消费的需求便会增加。

    自二季度以来,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,居民收入增速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,从而影响到了人们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,消费信心有所下滑,花钱时持有谨慎态度,对于汽车消费的需求难免要打折。此外,个别城市中的一部分居民并非不具备购车能力,只是由于受到一些限购政策的影响,没有办法把购车需求真正转化为消费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消费的增长。

    至于供给端,则是由于全球范围的“缺芯”影响尚未显著缓解,导致汽车减产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5—8月,我国汽车当月产量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-4%、-13.1%、-15.8%和-19.1%,下滑幅度逐月增加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近期东南亚疫情的失控可谓是雪上加霜——东南亚地区的半导体封测产业占了全球近三成份额,其中被誉为全球“半导体封测重镇”的马来西亚,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13%,疫情的反弹无疑会对全球芯片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,而汽车芯片供应也再度告急。据媒体报道,丰田、大众、福特、日产等多家汽车巨头已宣布减产;而AFS的统计显示,截至9月5日,全球汽车累计减产量已达732.7万辆,中国市场占据其中的150余万辆。这势必会对车市乃至整个消费市场带来冲击。

    三、地产后周期消费走弱

    在“房住不炒”的基调下,今年以来各种意在抑制房价上涨、遏制炒房行为的楼市政策密集出台,截至8月末,各级政府楼市调控政策总数超过400项,不仅力度大,指向也更为精准,而政策的持续发力已经使得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的效果逐渐显现,楼市整体运行愈发平稳。

    不过对于消费市场来说,一些地产后周期板块的消费的确出现了回落。

    Wind数据显示,自今年6月份开始,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已是连续三个月同比负增长,而8月份同比降幅更是超过20%。与之相应的,是以家电、建筑装潢材料和家具为代表的地产后周期消费的增速放缓。可以看到的是,最近两个月,三类地产后周期消费的两年平均增速几乎都表现为逐月走弱,其中8月份的家电消费甚至出现了负增长,继而制约了整体消费的恢复进程。

    四、展望与建议

    值得注意的是,近期福建地区疫情的复发,再度给消费市场增添了些许不确定性。

    不过,好在本轮疫情目前并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外溢和扩散,考虑到我国已经在防控疫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预计很快就能得到控制并清零,大概率不会对国庆黄金周造成太大影响。而在“假日效应”的带动下,国内的旅游业以及相关的餐饮、酒店、影院、交通、景区景点、商超、娱乐等诸多领域都将迎来一波消费小高峰,消费市场将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振和回暖。

    然而从长远来看,促消费扩内需,归根结底是要着力释放14亿人口的大规模消费潜力,让人们敢于消费、愿意消费,这就需要加快破除制约消费和抑制消费的一系列障碍,继而让被抑制的消费得到释放。

    具体应从四个方面予以发力:

    第一,要继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,着力缩小收入差距,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,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;

    第二,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居民的养老、医疗问题,以此来解决民众消费的后顾之忧;

    第三,要改善偏远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,优化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,并规范消费市场秩序,优化消费环境,以此来激发国人的消费潜力;

    第四,要继续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经营,从而稳住民众就业,有了稳定的工作,才能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,才能稳定民众的消费能力。

 (苏宁金融研究院  2021年9月18日)

  •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© 2009 - 2025
  • 蜀ICP备10001505号